心理文章

AI可以取代心理師嗎?AI聊天與心理諮商有什麼不同?


作者:朱晏萱 Sherry 諮商心理師

最近,很多朋友問我:「我其實可以用ChatGPT來整理情緒啊,它什麼都能回答,這樣還需要諮商嗎?」
這個問題,問得真好。
AI真的很厲害,它能幫我們把腦中雜亂的想法梳理出脈絡,甚至提出你我都沒想到的可能性。但如果常用過AI聊天,或許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感覺:它好像懂了很多,卻又好像沒有真正「懂我」——卻說不出來,究竟少了什麼。
那麼,AI到底能幫我們做什麼?而心理師的價值又在哪?

AI能做的:幫忙整理,陪你探索
當腦中充滿想法與情緒,不知道該怎麼下手時,AI確實能成為一個好幫手。
舉個例子:
* 你說:「我最近覺得好焦慮,但不知道在焦慮什麼。」
* AI可能會幫你列出幾個可能:工作、人際、健康,甚至提供一些放鬆技巧。
這有點像心理諮商裡的探索階段:先把你的想法、情緒、經驗攤開來,看清楚「現在發生了什麼」。
在這個階段,AI是一個不錯的工具——它有邏輯,能快速整理你提供的資訊。當你需要初步梳理或找一些靈感,它能陪你探索,讓思緒更清楚。




AI比避不擅長的:看見你背後的故事
然而,人並不是單純的資訊集合。我們的情緒,有文化脈絡,有生命經驗,有未說出口的故事。
心理學有個概念叫同理,它有不同的層次:
* 初層次同理:聽見你說的內容,回應你的情緒,像是「感覺你最近壓力真的很大」。
* 高層次同理:看見你這個人,理解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,連結到你的過去經驗與生命狀態。
AI或許能做到前者,但它沒有生命經驗,相對比較難看見你背後的故事。它無法讀出你話語裡的停頓、情緒的顫抖,或是眼神裡的無力。
這就是心理諮商的價值:心理師陪你,不只是聽,而是努力看見一個完整的你。

心理師能做的:陪你理解,找到行動方向
在諮商裡,當你和心理師一起走過探索後,我們會慢慢進入洞察:
* 為什麼你對某些事特別焦慮?
* 這種情緒和你過去的經驗有什麼連結?
* 你在關係裡,是怎麼看待自己的?

心理師不只是幫你想辦法,而是陪你看見:「原來我一直都是這樣生活著。」 讓你理解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模式,理解自己的生命樣貌。
接著,我們才會談到行動階段:
* 你想改變什麼?
* 在安全的關係裡,我們可以怎麼練習新的方式?
* 當下次遇到類似情境時,你又能怎麼做?
這些過程,AI就很難提供。因為真正的改變,往往是在關係裡發生的。

修正性的情緒經驗:只有人在關係裡做得到
諮商最有力量的地方,不只是談話,而是關係。
很多人告訴我,他們在諮商室裡第一次體驗到:
* 原來有人可以接住我的情緒,而不是批評我。
* 原來我可以在一段關係裡,慢慢嘗試新的自己。
我們稱之為修正性的情緒經驗:在安全的互動裡,體驗不一樣的對待與回應,讓你有力量在生活中做出改變。
這種經驗,是任何再聰明的AI也很難給予的。




什麼時候該找心理師?
如果你只是想釐清想法、需要整理一堆雜念,AI足夠幫忙。
但如果你:
* 明明知道問題在哪,卻動不了;
* 情緒很強烈,卻說不清楚為什麼;
* 覺得自己老是在同樣的困境打轉;
這時候,你需要的不只是資訊,而是一個懂你的人。
心理師能陪你探索、幫你看見更深的自己,並在安全的關係裡,支持你練習新的改變。

AI是工具,心理師是同行者
AI是一個很好的入口,幫我們在探索階段整理思緒,開啟新的思考方向。
但當我們需要深入理解與改變,就需要一個能在關係中陪伴我們的人。
如果你覺得最近很亂,很卡,卻不知道怎麼說,也許,這就是一個訊號:是時候找一位心理師,和你一起談談了。
因為,AI能幫你理清頭緒,然而人在真實的關係裡,才更能真實且完整地看清楚自己,進而走向改變。


*非經授權同意,不得任意轉載、重製或改作等。
*考量助人專業倫理,文若提及案例皆經大幅改編。

圖片來源:Pexels
點我看作者介紹:朱晏萱諮商心理師
 
 
 
 

預約諮商

個別諮商/伴侶諮商/家庭諮商/青少年諮商

職涯諮詢/親職諮詢

邀請合作

心理主題演講/工作坊/文章邀稿/採訪

其他形式合作歡迎討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