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  • 截圖 2025-09-21 上午11.20.22.png

    破繭成蝶!走出櫃子,走向自己 LGBTQ+工作坊

    在喧囂的笑聲中,你是否也藏著一個沉默的自己?

    一場再平凡不過的聚會,空氣中飄著笑聲與咖啡香,人們聊著戀愛的甜蜜、工作的疲憊,一切看似輕鬆自在,但你心裡清楚,有些話題,你永遠無法真正參與。

    身為光譜上的少數,每一次關於感情的話題,都像一場小心翼翼的獨角戲。「假裝」成了你的日常,那份不屬於你的異性戀劇本,演得越久,越是疲憊。

    沉默,是一道隱形的牆,將你隔絕在熱鬧之外,也將你與真實的自己隔開。

    「如果我說了,他們會懂嗎?還是會失望,甚至轉身離去?」
    「為什麼只是想做自己,卻可能會傷害到愛的人?」
    你心裡,也有這些微小的聲音在拉扯嗎?
    當話題觸及同婚、家庭價值,更是動彈不得。
    在家人與真實的自我之間,你只能選擇噤聲,把翻湧的心情通通嚥下。

    那份孤單,不只是暫時的,而是一種深刻的隔離。既渴望融入,又害怕被看見。

    「出櫃」從來不只是一次對外的宣告,
    它是一場深刻的「自我肯定」,
    也是一份你給自己的「允許」:
    允許自己,被真實地看見;
    允許自己,卸下沉重的偽裝與壓抑;
    允許自己,勇敢地走向一個更完整的人生!
    破繭的過程或許艱辛,但每一步,都是朝向自由的印記。
    走出櫃子,不是要離開愛,而是為了讓愛以更真實、更多元的樣貌存在。
    more
  • 截圖 2025-08-22 上午12.07.15.png

    萃取家庭的愛,向外飛-家庭關係界限工作坊

    無論到了幾歲,我們都渴望著父母眼眸裡的愛。
     
    只是這份渴望,時而溫暖,時而伴隨著深深的失落。
     
    你是否也曾經歷這些難受的互動?
    ▪️明明努力工作,卻聽見那句:為什麼不去考公職?
    ▪️早已成家立業,卻依然被左右著婚姻裡的選擇與決定。
    ▪️想要搬出去獨立生活,卻被貼上不孝、不懂事的標籤。
    ▪️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向父母好好表達,卻得到一句:你太敏感、太自私了!
     
    你甚至懷疑
    「我不過想要一份理解、一點支持,這麼難嗎?是不是這輩子都不可能了?」
    「還是我不值得爸媽看見我、回應我?他們根本不愛我⋯⋯」
     
    當你為了獲得認同,而勉強活成父母期待的模樣,這樣的關係看似親密相依,其實只是放任孤單、怨懟在沉默中滋長,你的生命力將被無聲吞噬。
    more
  • 截圖 2025-08-21 下午11.51.45.png

    (完工)戀愛 ∞ 練愛-伴侶關係系列工作坊

    你相信「你」是值得被愛的嗎?
    或你總是透過「被愛、被需要」才能信任自己的價值呢?
     
    有些人自己一個人時,可以獨立、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;可是一旦在親密關係裡,卻變得連自己都快不認識自己。對方訊息回得慢,便忍不住一直滑手機;對方的疏忽、一句無心的話,就讓你陷入「是不是我不夠好?」的情緒漩渦;衝突過後,不知怎麼和好,只能無力地任憑時間的推演,讓內心疙瘩與心結滋長。

    ■ 伴侶的一言一行總牽動著你,甚至開始胡思亂想、坐立難安
    ■ 很努力付出,卻擔心自己不夠好、不會被對方承接
    ■ 想表達需求,卻怕被嫌麻煩,只好一再壓抑
    ■ 每次吵架都像世界末日、冷戰、逃避,卻不知如何修復
    ■ 想在關係裡展現自己,卻常迷失、不知道該怎麼做,內耗自己
    這些是你在親密關係中的模樣嗎?
    more
  • 斷捨離.jpg

    (完工)【斷捨離的講究生活】從物品到關係,迎向清爽自信

    「舊的去不了、新的一直來」是你的人生寫照嗎?

    跟他在一起心好累,卻怎麼也停不下互動,覺得不甘心也很可惜
    分手到現在已經過了好久,但我還是遲遲放不下
    房間裡有各種紀念品、卡片、照片等,想丟卻又捨不得
    每段感情,你都付出真心,投注許多時間與精力,因此,當關係走向終點,無論你是提出分手或被迫分離的那一方,你都感覺到撕心裂肺,表面上結束了,但過往那份情誼猶如揮之不去般,深埋在你心裡⋯⋯我們渴望的太多,真正可以擁有的太少,衍生太多痛苦與迷惘,更多時候是不清楚內在需求,也不清楚自身限制。
    而你可能也會發現「囤積」的習慣,不只是在情感上,在實際生活中也常出現,像是:

    早已用不太到的東西,卻一直放在那
    不太穿了的衣服,還是一直堆在衣櫃裡
    即將告一段落的事情,要不是被迫著完成,你下意識地不斷拖延、抗拒結束
    不知怎麼了充滿消耗你力量的行程
    more
  • 截圖 2025-07-14 下午11.00.58.png

    (完工)【乘風破浪的心理師】真實務現場.三觀修煉場

    我們曾以為,只要學好理論、練好技術,就能在諮商室裡,安穩地接住每一個來談者的生命故事。
    卻沒想到,真正考驗我們的,更是那些發生在諮商室「外」的震撼教育!

    你可能聽過:
    「心理師很賺吧?一小時就能收幾千元?」
    「你們工作不就是坐著聽人說話嗎?」
    「助人者應該都很有愛心、同理心、不太會生氣吧?」
    「你們整天聽這些負能量,自己會不會生病、走不出來?」
    這些提問你的回應是什麼呢?

    ✔️在學校單位工作,像是:大專院校心理師時常得面對龐大行政工作、無預警危機、夜間on call的高壓責任;在中小學做學生輔導的心理師或輔導老師,往往會發現你的個案不只是學生,如何系統合作更是促成改變的關鍵。
    ✔️在醫療院所工作,例如:社區諮商所/治療所,身為獨立接案的心理師,你得一手包辦個案議題心理治療、和機構溝通協調、促使多方心理資源合作,同時得留意過程中大量情緒勞動對自身身心健康的影響,留心自我照顧。
    ✔️除了單純心理師職位,若你還擔任了行政或經營者的角色時,更可能面臨不同職位間的價值衝突,一旦談錢、談策略,就會有人跳出來質疑或你懷疑起自己「是不是忘了成為心理師的初衷?」。
    more
  • 截圖 2025-06-24 下午7.38.41.png

    (完工)【心理師體驗營】豐富你的生涯拼圖

    「你給人滿滿的情緒價值,很適合當心理師」有人曾這樣對你說?
    情緒價值是什麼特殊天賦嗎?
    你曾想過自己是不是有當心理師的潛力嗎?
    你對心理學好奇,但對心理相關職業感到陌生?

    心理師不只是「聽聽別人的煩惱,嗯哼嗯哼」
    也不只是「問題清除師」
    而是提供一段有品質的陪伴
    協助案主認識自己、貼近自己,走進自己的世界,同時又連結外在世界
    在這個茫然卻又需要快速做選擇的世代
    邀請你為自己按下暫停鍵
    用一天的時間,拼出屬於你的心理職涯藍圖!
    more
  • IMG_1986.jpg

    (完工)親愛的對象,深入愛的本質-課程工作坊

    你還記得嗎?當你發現自己與所謂的「社會期待長得不一樣」的剎那,世界彷彿被蒙上了一層灰。
    那些眼神成了利刃,話語變得鋒利,每一次展現自己都像極了一場無聲的審判,甚至有時候與最親近的人相處,他們也無法真正地接納你。
    於是,你為了保護自己,選擇了沉默,在人群裡收起自己的顏色,試圖融入那些被期待的輪廓,只為了少承受一些不一樣的對待。

    「沒有比隱藏未曾訴說的故事更大的痛苦。」— Maya Angelou
    我們曾以為,縮小,甚至是沈默,自己就能安全;但事實是,即使用盡了全力保護自己,仍抵擋不了夜深人靜時的那份孤單湧上。
   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