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文章

有些歧視言論,不代表真的有惡意,可能僅僅是他們不知道或不會

作者:蔡秀娟諮商心理師

這句話聽起來很矛盾,很多人會說歧視就是歧視他就是一個惡意的回應,以前我也這樣想,不過因為我的姪女,讓我重新思考這件事。

那天,我陪著她在飯桌上吃飯,因為她吃了速度十分緩慢;為了不讓他有孤單的感覺我在那邊陪著他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姪女:姑姑你是男生還是女生啊?

我:我是女生,怎麼了嗎?
(心裡想著這是什麼冒犯的問題啦,但因為他是我姪女,深呼吸)

姪女:不可能吧,那你為什麼不是長頭髮、穿裙子,像我一樣漂漂的。

我:這個世界上也是有短頭髮的女生唷,姑姑就是其中一個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接著我就看著他⋯⋯百米飛奔去廚房,大吼「媽媽,姑姑說她是女生欸」

哭笑不得的我,又在深呼吸了(笑)。

其實姪女在問我問題的時候,我在思考的其實是,他怎麼會不知道姑姑是女生?
我們這麼親近,我這麼疼他,他怎麼會這樣對我?說不通欸,想必有什麼誤會吧?

但後來我照照鏡子,我想說⋯⋯可能有機會看不出來唷!!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我:你覺得姑姑不像女生哦?
姪女:嗯,因為跟我看到不一樣,我們班的女生都是長頭髮的,男生才短頭髮。
我:可是不是每個女生都喜歡長頭髮,姑姑喜歡頭髮短短的,這樣吹頭髮很快。
姪女:姑姑是女生,只是比較不一樣。


#教會別人認識眼前的自己

我想,有些歧視言論,可能僅僅是因為他們不懂、不會,所以他們會用過往的經驗去解讀。

我一直在想,如果今天不是姪女而是其他人,我應該會生氣而且覺得十分冒犯⋯⋯

但身為少數的我們,在面臨這些的回應時,也許除了跟這些人衝突外,也可以試著,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,教會他們,我們是個怎麼樣的人以及他們可以怎麼樣跟我們互動。


#我們無法透過一個人的外在行為,去定義其內在。

行為是我們最容易觀察到的事情,可是我們容易忘了,行為背後很可能藏有你不了解的事情。

所以,重要的是,我們也可以試著耐著性子去了解這個人為何這樣理解,以及為什麼這樣說,讓自己與對方的關係有新的可能跟發展。

就像如果每次我被誤會成男生,被說奇怪時,我就覺得冒犯跟拒絕對話,那麼我也可能失去我跟姪女的連結。

*非經授權同意,不得任意轉載、重製或改作等。

*考量助人專業倫理,文若提及案例皆經大幅改編。

圖片來源:Pexels
點我看作者介紹:蔡秀娟諮商心理師
 
 
 
 

預約諮商

個別諮商/伴侶諮商/家庭諮商/青少年諮商

職涯諮詢/親職諮詢

邀請合作

心理主題演講/工作坊/文章邀稿/採訪

其他形式合作歡迎討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