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知道我不需要這麼焦慮,但就是停不下來。」
「一焦慮,我就什麼都不想做,拖到最後更沒進度。」
「我就是太情緒化了,可是它就一直冒出來,我覺得好煩。」
這樣的心情,你是否也很熟悉?
我們常常把焦慮、憂鬱、生氣、失落,視為「多餘的麻煩」,一旦出現,就覺得自己「不該這樣」。可是,情緒真的只是來亂的嗎?
其實,情緒更像是內在的一套訊號系統,它正試著告訴我們:
- 焦慮,也許代表「我在意這件事,我好像做到最好,但又怕掌握不住」。
- 沮喪,可能在提醒「我好像失去了什麼重要的東西」。
- 生氣,很可能是「我的界線被踩到了」。
知道情緒 ≠ 要立刻解決
很多人會說:「我知道自己在焦慮,但這樣有什麼用?它還是一直在啊!」
是的,「知道」情緒存在,不等於它會馬上消失。因為情緒不是開關,它更像一個需要被看見、被陪伴、被理解的孩子。
談情緒時,我很常將情緒比擬為小精靈或一個角色,就像《腦筋急轉彎》裡的情緒角色一樣。焦慮、沮喪或憤怒,常常只是希望你停下來,給它一點注意力,看見它在,問一句:「你想告訴我什麼?」
幾個可以開始的練習
你不需要做到完美,但可以先從一些小步驟開始:
- 命名、看見你的情緒
- 與情緒保持一點距離
- 問一句:「這情緒要提醒我什麼?」
- 給情緒一個出口

情緒,不是敵人,而是指南
或許你還會覺得卡住,甚至想:「我都這麼努力調整了,為什麼還是焦慮?」
但請記得,情緒的存在不代表你失敗了,它只是提醒你:「你在意什麼」「你需要什麼」。
慢慢練習把情緒當成訊號,而不是麻煩,你會發現——它其實能成為你認識自己的指南。而照顧情緒,不只是為了讓它快點消失,更是為了讓你能更貼近自己。
下次情緒來的時候,留個位子給他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