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文章

不鞭策自己可以嗎?你的成長改變,不需要鞭策來促成

作者: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


你會怎麼幫助自己去做到一件「你想做或必須做出的改變」呢?

我討厭跑步,但好想把跑步加入運動清單。

最近居然成功做到了一小段時間,我從給自己超低目標開始,「人出現在跑步機上」就給讚!跑十分鐘很讚、跑三十分鐘很讚、跑三公里很讚、跑五公里也讚!慢慢不討厭了,還會主動想去跑!快快樂樂地跑到現在。

當初除了想跑步,還想跟自己做個實驗——如果不鞭策自己、罵自己,人真的就不會成長改變,只會懶散墮落嗎?真的嗎?

這樣問自己時,我想起在諮商實務工作遇見的許多人,我彷彿已經可以看見、聽見他們用堅定的神情告訴我「對,我一定會偷懶,我就是個很懶惰的人啊!」。

 

我們成長的文化,時常用批評、看見缺點、要反省改進的方式,協助我們做出改變、成為一個更好的樣子,我當然也是這樣長大的,這個方法確實為我們帶來不少好處、達到不少成就,但自我鞭策的過程,真的很痛苦,很多時候會覺得自己很糟、很爛、什麼都做不好,最終落得一句「我就是個懶惰、不自律的人」這樣的負向評價,把「自身價值」和「事情做到與否」綁在一起,同時,還誤以為就是必須用「鞭策甚至是鞭打」的方式對待自己。

 

美國德州奧斯汀大學教育心理系副教授克莉絲汀.聶夫(Kristin Neff),也是自我關懷研究領域的先驅者,她指出自我批判會導致焦慮、憂鬱,也可能阻礙我們在失敗後再去嘗試,因為我們會害怕再次經歷失敗。

 

自我鞭策,經常是由自我批評、甚至是攻擊和否定組成,從而,即使我們做到自己想要的改變,卻一點也不快樂,以及可能會很怕下一次如果沒做到怎麼辦。 

或許,我們成長過程裡,缺少「被好好肯定和鼓勵」的經驗,讓我們不相信透過好好對待自己的方式,也可以做到你期待的改變。

 

如果你也懷疑,那不如跟我一樣,和自己做個實驗吧!

 

1. 將事情從大目標切分出許多個小目標

2. 從一個最低標開始

3. 只要做到就給自己讚,記得你正在做一件不喜歡而且本來就不是你的習慣的事,所以光是跨出第一步就很不容易了!別忘了,第一步是很重要的開始,值得被鼓勵、值得覺得自己很棒!

4. 做不到時,練習寬容、好奇地對待自己:

   (1) 寬容地告訴自己「這本來就是我不喜歡也不習慣的事,沒關係,慢慢來,今天沒做到,明天再試試看」

  (2) 還有力氣的話,可以好奇看看自己什麼原因沒做到,中性地回顧,而非聚焦在沒做到而自我批判和鞭打

 

慢慢地,你可能有機會和我一樣,在經驗中體驗到——你的成長改變,不需要鞭策來促成,肯定也挺好用呢!

 

*非經授權同意,不得任意轉載、重製或改作等。

*考量助人專業倫理,文若提及案例皆經大幅改編。

圖片來源:Pexels
點我看作者介紹:林佳慧諮商心理師
 
 
 
 

預約諮商

個別諮商/伴侶諮商/家庭諮商/青少年諮商

職涯諮詢/親職諮詢

邀請合作

心理主題演講/工作坊/文章邀稿/採訪

其他形式合作歡迎討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