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吳敏瑄 Ariel 諮商心理師
那天,G只是在飯後跟伴侶聊起了一件讓他困擾的小事——安排聚餐,希望是大家都想嘗試的餐廳,他花了很多時間挑選、給大家選項選擇,結果每個人都有不同想法,改來改去反而讓他焦頭爛額,簡單的一個聚餐,卻讓自己感到負擔與疲憊。
G並沒有想要責怪誰,只是單純想跟伴侶抒發心理的苦悶,但話還沒說完,身邊的人立刻接話:「問題是你做太多啦!你應該⋯⋯」、「你就不要這樣想嘛⋯⋯你可以⋯⋯」,這樣的回應,讓他原本只是有點小悶的情緒,瞬間變成一種說不出的委屈與怒氣。
「我不是要你告訴我怎麼做,我只是想⋯⋯你聽我說。」
這句話,G很久以前就想說了。
但以往的他,可能更常靜靜的聽伴侶這些也沒說錯,但沒被接住感受的建議,或是乾脆轉移話題,之後再自己消化滿腹委屈。而這一次,他鼓起勇氣,說了出來:「我只是想抱怨一下,不是要你教我怎麼做。你這樣回我,我會覺得好像我做錯了什麼,但我只是想把事情做好。」
對方一時之間有點尷尬,回說:「我是想幫你啊,不是罵你……」
G點點頭,但心裡還是有一點失落。因為他知道,對方可能還不太懂他的感受, 但這次,他在心底給自己小小的鼓勵,他知道這次他替自己說了一次話。
這一次,他沒有再壓下去。
只是說說,也是一種需要
很多人可能有過類似的經驗:當我們表達出生活中的煩惱時,朋友、伴侶、家人會立刻跳進來告訴我們怎麼做、怎麼改、下次該注意什麼,但你心裡清楚知道,那一刻,你其實不是需要「方法」,而是需要「被理解」。
美國學者 House(1981)將社會支持分為四類:
1. 工具性支持(instrumental support):給予實際的幫助、資源、行動。
2. 情緒性支持(emotional support):給予理解、關心、同理、傾聽。
3. 訊息性支持(information support):給予勸告、建議、指導與資訊。
4. 評價性支持(appraisal support):給予肯定與回饋來表達支持。
每種支持的方式都很重要,有時只是不同時機下,我們需要的支持形式也不盡相同。我們每個人當然會需要建議或很實質的協助,但有時候,也只是想說說話、讓自己的感受被好好接住、被理解或是被肯定,而非被打斷或否定。

美國學者 House(1981)將社會支持分為四類:
1. 工具性支持(instrumental support):給予實際的幫助、資源、行動。
2. 情緒性支持(emotional support):給予理解、關心、同理、傾聽。
3. 訊息性支持(information support):給予勸告、建議、指導與資訊。
4. 評價性支持(appraisal support):給予肯定與回饋來表達支持。
每種支持的方式都很重要,有時只是不同時機下,我們需要的支持形式也不盡相同。我們每個人當然會需要建議或很實質的協助,但有時候,也只是想說說話、讓自己的感受被好好接住、被理解或是被肯定,而非被打斷或否定。

先理解,再討論,也是一種成熟的陪伴
當一個人還停留在情緒裡時,或許他真正需要的,只是一個能安心說話的出口,有人陪著聽,陪著感受,而不是立刻跳進解決問題的模式。太快被給予建議,有時即使出發點是好意,聽起來卻像是在說:「你做得還不夠好」。
不論是哪一種支持方式,都有它的意義與功能,但可以試著練習「先同理,再討論」。先聽、表達理解,再問對方想不想一起想辦法,往往更貼近需要。讓一個人感受到自己被愛、被關心、被尊重、有價值,這就是支持本身帶來的療癒力量。
不論是哪一種支持方式,都有它的意義與功能,但可以試著練習「先同理,再討論」。先聽、表達理解,再問對方想不想一起想辦法,往往更貼近需要。讓一個人感受到自己被愛、被關心、被尊重、有價值,這就是支持本身帶來的療癒力量。
說出口,是為了更靠近自己
那天G說出口後,雖然伴侶的反應仍然有些失望,但他心裡踏實了一點。因為他意識到,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真實需求並不自私,說出「我其實只是想你聽我說」的那一刻,是一種溫柔的自我照顧。
之所以會想說出口,是因為有想被靠近的渴望;之所以感到失望,是因為在意對方的回應。但你有權利說出心裡的煩、生活裡的累,而不被立刻評論、糾正或建議。表達情緒不是破壞關係,而是關係的起點。練習表達,也是在練習珍惜自己。當你越能說清楚你要的是什麼,也越能走進真正適合你的關係裡。
*非經授權同意,不得任意轉載、重製或改作等。
*考量助人專業倫理,文若提及案例皆經大幅改編。
圖片來源:Pexels
點我看作者介紹:吳敏瑄諮商心理師
之所以會想說出口,是因為有想被靠近的渴望;之所以感到失望,是因為在意對方的回應。但你有權利說出心裡的煩、生活裡的累,而不被立刻評論、糾正或建議。表達情緒不是破壞關係,而是關係的起點。練習表達,也是在練習珍惜自己。當你越能說清楚你要的是什麼,也越能走進真正適合你的關係裡。
*非經授權同意,不得任意轉載、重製或改作等。
*考量助人專業倫理,文若提及案例皆經大幅改編。
圖片來源:Pexels
點我看作者介紹:吳敏瑄諮商心理師